2005年6月,谢亚龙大手一挥,决定让当时刚带领武汉队在中超取得优异成绩的裴恩才担任女足主帅。此举拉开了中国女足“换帅马拉松”的序幕。遗憾的是,裴恩才对女足的了解远远不够,带领中国女足参加东亚四强赛时,球队居然直接垫底,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了。这个“乱点鸳鸯谱”的教练,居然只做了163天便下课了。
无奈之下,谢亚龙又把曾带过女足的马良行请了回来。马良行这位老将还是有些能耐的,回归后女足很快有了起色。2006年亚洲杯,中国女足在点球大战中击败澳大利亚,时隔七年再度捧起亚洲冠军奖杯。然而,好景不长,年底的多哈亚运会,中国女足以1:3不敌朝鲜,连决赛都没进,最终只得了铜牌。马良行显然也不能忍受这种困境,辞职走人。
2007年初,谢亚龙又提拔了李飞宇担任女足领队,然而李飞宇上任后所作所为堪称荒唐。他开除队员,调戏队员,还常常干涉马良行的指挥。女足队内的混乱堪称一团糟。李飞宇甚至想引进德国教练克劳琛来接手女足,结果马良行直接辞职,回家养病。
接着,谢亚龙又把王海鸣推上了女足主帅的位置。但短短几个月,王海鸣的带队表现就令人失望。2007年3月的阿尔加夫杯,中国女足输得一塌糊涂,惨败于芬兰、冰岛等“鱼腩”队伍。王海鸣很快也成了“短命教练”。
2007年4月,谢亚龙从瑞典请来了多曼斯基,带来了一线希望。多曼斯基的到来让中国女足展现出久违的进攻性打法,尽管在世界杯上以0:1惜败于挪威,未能进入四强,但大家还是对他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赛后,谢亚龙急于与多曼斯基续约,答应了他所有的条件,然而多曼斯基却以家庭原因为由,直接“跑路”,让中国足协蒙受了重大的打击。
洋帅的失望让谢亚龙再次转向,匆忙请来了法国人伊丽莎白。然而,伊丽莎白与中国女足的“闪婚”没多久,就爆出了“迟到门”事件。2008年2月11日,伊丽莎白因迟到错过了训练,领队张健强因此让球队大巴先走,伊丽莎白只能坐警车赶到训练场。这一事件不仅激化了教练组之间的矛盾,也揭露了中国女足内部管理的混乱。谢亚龙急忙飞到重庆“灭火”,但最终还是没能遏制住球队的颓势。东亚四强赛,中国女足再次惨败,最后一战被日本队3:0血洗。谢亚龙一怒之下,亲自撰写邮件,将伊丽莎白解职,俨然一场黑色幽默。
谢亚龙换了两任洋帅后,最终决定重用土帅。在北京奥运会前,老帅商瑞华接过了摇摇欲坠的中国女足,帮助球队获得了奥运会第五名。成绩虽好,但随后的亚洲杯,中国女足却以0:2输给日本队,未能拿到世界杯入场券。商瑞华因此也感到失望,主动辞职。
在谢亚龙担任副主席的三年里,中国女足换了六任教练,球队打法极不连贯,内部管理混乱。谢亚龙本想借女足重塑自己的“政绩”,结果频繁换帅的操作直接让女足失去了原有的实力,最终从亚洲一流的球队沦为了连世界杯都进不去的二流队伍。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谢亚龙居然曾要求女足姑娘们训练所谓的“叉腰肌”。有一次,他在香河训练基地开会时,用巴西队作为例子,批评中国女足缺乏技术和体能,提出应该训练“叉腰肌”。结果,女足姑娘们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叉腰肌”是什么。这个专业名词一时间成了网络热搜,网友纷纷猜测,连百度和谷歌都无法找到“叉腰肌”的相关资料。后来有人推测,谢亚龙本意是要提到“髂腰肌”,这对于专业运动员确实重要,但由于他表达不清,场面一度让人忍俊不禁。
谢亚龙因此成为了球迷们口中的“笑柄”。北京奥运会后,他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红人”。凤凰卫视名嘴梁文道曾在节目中爆粗口怒骂谢亚龙,而知名评论员李承鹏则讽刺谢亚龙更适合养猪,说他如果去当县长或养猪场场长,说不定能做得比当足协主席好。球迷们也纷纷调侃他,甚至称谢亚龙为“新版芙蓉姐夫”。
不得不承认,虽然中国女足的衰退不能完全归咎于谢亚龙,但他执掌足协期间对女足做出的“业余操作”,确实加速了球队的滑坡。女足从曾经的强队沦为无法进入世界杯的亚洲二流,这无疑是谢亚龙的“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足球的现状,真是一片狼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