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60岁被称为什么古洞山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
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其他年龄代称如下:
3~8岁儿童——垂髫。
8~14岁少年——总角。
20岁青年——弱冠、及冠。
30岁男子——而立。
40岁壮年——不惑。
50岁中年——知命、半百、大衍。
60岁老年——花甲、耳顺。
70岁老年——古稀、杖国。
80岁高龄——耄耋。
90岁高龄——鲐背族颤衫。兆腔
100岁高龄——期颐。
60岁70岁80岁90岁都叫什么寿60岁,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70岁,别称“古稀之年”。80岁别称“杖朝之年”,90岁别称”耄耋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轮汪;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
称谓来历:
在阅读迅桐橡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亩旁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60岁叫什么名称六十岁,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
更多信息:
1,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2,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敬仿
3,耄耋: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5,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悉猜“黄台背”亮陆纤,“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7,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扩展资料: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六十岁的老人叫什么60岁为“耳顺之年”,又称为(花甲之年容)。
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
束发:指15岁,
弱冠:指20岁,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知命(半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耄耋:指80-90岁,
期颐:百岁。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2~3岁—孩提;
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出嫁—梅之年;
30岁局纯—半老徐娘。
古代女子的别称有很多,主要有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目
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称。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塌唯”
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智慧出众的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桐衫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关于60岁叫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44926.html